2021年04月28日 16:32:47
来源:时时企闻网观
2020年疫情暴发,线下教育全面停课,在教育部“停课不停学”政策指引下,超过2亿学生涌向在线教育平台。资本的涌动、现实的需求,造就在线教育行业的火爆之势,但问题也逐渐显现:五花八门的营销手段、狂轰滥炸的广告投放诱导家长抢课买课,在线老师资质造假,虚假宣传,霸王条款等行业乱象丛生。
不可否认,在线教育在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、促进教育公平、实现个性化教学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,但也存在某些教育平台不好好修炼“内功”做教学研发,把精力放在营销、获客上,违背教育初衷,一次次拉低教育质量底线。
另一方面,学生和家长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。在线教育平台是否熟知学生所在地学情考情、是否有针对性教学,是否有学习效果,成为学生和家长重要的决策依据。
本地化成重要发力点
今年以来,头部的在线教育公司纷纷加大本地化内容建设力度。猿辅导在深圳和上海设立办公室,并招聘教学教研等相关岗位员工;专注于内容研发的乐乐课堂,在今年春季学期时,本地化内容已覆盖全国主要城市。种种迹象表明,本地化成为今年在线教育企业重点发力的方向。
若往前追溯,不得不提的是新教改对本地化内容的影响。新课程改革实行“一纲多本”的教科书政策,以及国家、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,改变了过去学校课程“同一本教材”的局面,也因此出现了不同省份、不同城市、甚至同一城市的不同区和不同学校的教材版本不同、难度不同的情况。
从教材端看,除语文、历史等逐步采用部编版,不存在本地化问题外,其他科目尤其理科教材,在全国各地的差异巨大。教材不同、难度不同、进度不同,也因此,在线大班课普遍采取的全国统一教材教研的方式,很难满足各地学生的本地化内容需求。
“各地的学情、考情不同,尤其是个性化和本地化结合以后,不同接受程度的学生很难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,对本地化教研的要求越来越高。” 乐乐课堂创始人兼CEO毛颖说道,“本地化体现在两个方面,一是版本,二是本地化教研。”在他看来,中国的教材版本问题不难解决,本地化教研难度很大。
本地化教研如何实现?
做内容是一件很“重”的事,尤其是要做到成体系(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,覆盖所有学科)、本地化(贴合各地不同学情考情)则更加不易,不光要做到每个知识点和习题与当地考情匹配,还要兼顾个性化需求,颗粒度要足够细、难度要足够有梯度等。
“但这个门槛一旦树立起来,将是非常有价值的事。”毛颖表示,乐乐课堂从2014年成立时就从内容切入,在本地化内容方面持续打磨、优化、迭代,“我们在内容的投入上,一直是最大的、最用心的。”
以山西初中数学为例,有的教材是北师版,有的学校用的人教版,但中考是省里统一的,这样的情况如何做到本地化?
乐乐课堂的做法是以山西省过去5-6年的中考真题为基础,针对性做本地化教研——根据不同学情的学生过去在中考或者期末考试中的成绩表现,围绕知识点和知识点的正确率、错误率等纬度建立分析模式,最终要分层到65分、75分、85分、95分学生的得分点和失分点,再针对性调整教研内容,最后落实到教学环节。
值得一提的是,对于那些中考由地级市自主命题的区域,乐乐课堂的本地化教研也细化到地级市,以求更适应更多学生的需求。
科技手段提升效率
教育需要“慢功夫”,尤其是在内容的打磨上。“教育功在当今,利在后世”——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,它是一场马拉松,需要有足够的耐心。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,互联网手段加速了优质教育内容的打磨效率。
乐乐课堂专注本地化教研内容,完成了从知识点、短视频到数据化内容的积累。“在生产内容和制作的效率和方法论上,我们更多从用户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。乐乐课堂将数理模型、算法应用在内容打磨和本地化教研上。”毛颖说道,“这就是能覆盖到全科全学段,而且与本地化教研拉齐的原因。”
毛颖曾多次对外表示:“做内容不是单纯靠‘码人’来实现,我们不可能只做一门数学或只做一门语文,因为孩子在一个平台上或教培机构不可能只学一门课程。乐乐课堂七年来把内容‘拉齐’,把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全科每堂课涉及的知识点都做成3到5分钟的短视频,这是需要长时间坚持才能完成的内容体系搭建。”
“未来,乐乐课堂将借助科技的力量,通过打造高质量内容、本地化教研,致力教育均衡并服务普惠教育!”毛颖最后说道。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